close
麻疹,血管,病因,抗原,蛋白胨

提問: 皮膚過敏蕁麻疹怎么治療? 問題補充: 皮膚過敏蕁麻疹怎么治療?醫生開給我是鹽酸左西替利嗪片(迪皿)我吃了有5個月了一點也不好轉那怎么辦? 医师解答: 尋麻疹: 尋麻疹俗稱“風疹塊”,是由于皮膚粘膜的小血管擴張,血漿滲出形成的局部水腫,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。 【病因及發病機理】尋麻疹的病因復雜,尤其是慢性尋麻疹不易找到病因,除和各種致敏原有關外,與個人的敏感性素質及遺傳等因素也有密切的關系,常見的誘因有: (一)食物 以魚、蝦、蟹、蛋、牛奶、肉類等動物性蛋白質最常見,尤其是在一次大量進食蛋白質飲食和酗酒后,發生的蛋白胨性尋麻疹,其次某些植物也可致敏。 (二)藥物 如青霉素、痢特靈、血清、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,另一些藥物如嗎啡、阿托品、阿司匹林等為組胺釋放劑,可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,引起尋麻疹。 (三)吸入物 花粉、動物皮屑、羽毛、灰塵、某些氣體及真菌孢子等。 (四)感染 包括細菌、真菌、病毒、原蟲、寄生蟲等感染,這些感染可能通過傳染物的抗原作用或改變了機體的應激狀態,引起I型或III型變態反應。 (五)昆蟲叮咬 如虱、跳蚤叮咬皮膚及黃蜂、蜜蜂、毛蟲的毒刺刺入皮膚,引起變態反應。 (六)物理及化學因素 如冷、熱、日光和機械性刺激、摩擦壓迫和某些化學物質的刺激,引起變態反應或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。 (七)內分泌和代謝障礙及胃腸功能失調均可誘發本病,尤其是慢性尋麻疹。 (八)內臟疾病 如紅斑性狼瘡、淋巴瘤及某些腫瘤、風濕熱等可為尋麻疹的病因。 (九)遺傳因素 如家族性寒冷性尋麻疹、遺傳性家族性尋麻疹綜合癥和遺傳因素有關。 (十)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、感情沖動可引起乙酰膽堿釋放,增強血管通透性而發生尋麻疹。 尋麻疹的發病機理可分為變態反應和非變態反應兩種,前者主要是由于I型變態反應引起,少數是II型或III型反應,此型的抗體IgE和血管周圍肥大細胞、血中嗜堿性粒細胞相結合。當抗原再次侵入后,在這些細胞表面發生抗原抗體反應,引起肥大細胞膜本身及其一系列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學的變化,促使胞漿中的顆粒脫出,同時釋放出各種藥理性活性介質,如組胺、5-羥色胺、肝素、前列腺素、乙酰膽堿、溶酶體酶、纖維蛋白溶酶、補體、各種激肽和慢性反應物質等,引起毛細血管擴張、血管通透性增加、平滑肌痙攣、腺體分泌增多,產生皮膚粘膜、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各種癥狀。 非變態反應性尋麻疹是由于某些物質如細菌酶素、蛇毒、蛋白胨、某些藥物直接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胺,引起紅斑、風團。 【臨床表現】常突然發病,先感皮膚瘙癢,很快出現大小不等、形態不一、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。散在性分布亦可融合成片,風團可局限也可泛發全身,數分鐘或數小時后消退不留痕跡,但新風團又陸續出現,此起彼落,消化道受累可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,喉頭及支氣管受累可發生喉頭水腫,出現胸悶、氣急、呼吸困難甚至窒息,癥狀在數日至2~3周內消退者稱為急性尋麻疹;若反復發作,病程達1~2月,大多找不出原因,頑固性難治者稱為慢性尋麻疹。 除以上兩型外,還有幾種特殊型尋麻疹: (一) 皮膚劃痕癥 又稱人工尋麻疹,手抓或鈍器劃其皮膚后,該處出現暫時性紅色條狀隆起。 (二) 血管性水腫 又稱巨大性尋麻疹。發生在眼瞼、口唇、包皮、外陰等組織松弛部位,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,邊緣不清,持續1~2日自行消退,常反復發作。 治宜:養血疏風。 可選:秦九丸與二至丸或龜苓膏同服。 常用西藥 1.內服藥物 ①撲爾敏、苯海拉明;異丙嗪等,可單用或交替服用,每次1—2片,每日3次。 ②息斯敏:每次1片,每日1次。 ③維生素C、葡萄糖酸鈣等,每次2片,每日3次。 ④強的松:每次1—2片,每日3次。病情嚴重時用,或在醫師指導下用。病情緩 解后須逐漸停藥。 2.外用藥物1%薄荷配劑、爐甘石洗劑等涂搽患部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nv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