部位,患者,疾病,耳背,穴位

提問: 何為放血療法? 問題補充: 放血療法是怎樣的治療過程?目前有哪些病癥需要采取放血療法?此方式有危險或有后遺癥嗎? 医师解答: 放血療法  【概述】  放血療法,又稱“針刺放血療法”,是用針具或刀具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,放出少量血液,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。 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。其時,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——砭石,在患部砭刺放血,可以治療某些疾病。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,產生了金屬針,以后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,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“鋒針”。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《黃帝內經》,如“刺絡者,刺小絡之血脈也”;“菀陳則除之,出惡血也”。并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、頭痛、暴喑、熱喘、衄血等病證.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愈虢太子“尸厥”,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“頭風癥”。唐宋時期,本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。《新唐書》記載: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,治愈了唐高宗的“頭眩不能視癥”。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“玉龍賦”。金元時期,張子和在《儒門事親》中的針灸醫案,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,并認為針刺放血,攻邪最捷。衍至明清,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,針具發展也很快,三棱針已分為粗、細兩種,更適合臨床應用。楊繼洲《針灸大成》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;葉天士用本療法治愈喉科疾病;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《串雅外編》、《理瀹駢文》中。近代,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。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。  【基本內容】  一、針具的選擇  1.三棱針:由不銹鋼制成,分為粗細兩種,針尖部有三面三棱,十分鋒利.粗針長7~10厘米,針柄直徑2毫米,適用于四肢、軀干部位放血。細針長5~7厘米,針柄直徑1毫米,適用于頭面部及手足部放血。  2.小眉刀:長7~10厘米,刀刃長1厘米,十分鋒利。  3.臨時沒有上述工具,也可暫用縫衣針、注射針頭、瓷片、刮臉刀片等代替。  二、施術  1.先將針具煮沸消毒,然后操作者的雙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進行常規消毒。  2.臨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絡法和劃割法兩種。  刺絡法:該法又分點刺、挑刺、叢刺三種刺法。點刺有速刺、緩刺之分;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后,隨即針身傾斜,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,適用于胸、背、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;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,刺數多、刺入淺,以有血珠滲出為度,適用于扭挫傷、脫發、皮膚病等。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。  劃割法: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,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,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,然后進刀劃割。適用于口腔內膜、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。  3.在用右手刺絡或劃割放血的同時,另一手作提、捏、推、按等輔助動作,以配合放血。  【禁忌癥】  1.患有血小板減少癥、血友病等有出血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暈血者,血管瘤患者,一般禁止用本療法。  2.貧血、低血壓、孕期和過饑過飽、醉酒、過度疲勞者,不宜使用本療法。  【注意事項】  1.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,消除不必要的顧慮。  2.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,防止感染。  3.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,創口不宜過大,以免損傷其他組織。劃割血管時,宜劃破即可,切不可割斷血管。  4. 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,宜1日或2日1次;放血量大者,1周放血不超過2次。1~3次為一療程。如出血不易停止,要采取壓迫止血。  5. 如本療法僅為對癥急救應用,待病情緩解后,要全面檢查,再進行治療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。  【按語】  本療法通過數千年的醫療實踐,為醫家臨床所習用,療效也有所提高,特別對于某些急病重癥更有搶救及時,收效迅速,無副作用的特點。本療法根據經絡學說和針刺原理,用針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,以疏通經脈,調氣理血,促邪外出。臨床證明,本療法有鎮定、止痛、瀉熱、消腫、急救、解毒、化瘀等功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einvo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